艋舺效應好壞參半??


艋舺效應好壞參半??

【1111大學網記者 王麟琴】

艋舺這部電影從開拍開始就一直引發爭議,讓艋舺未演先轟動,過程中也因為政府有參與,雖然在行政資源與資金方面無慮,但是也讓民眾跟政府的關係一度緊張,但以電影文化來說,這部在上映後的效果是好的。
艋舺導演豆導表示,在拍這部戲的過程,如果沒有政府的公權力介入,會讓整部戲的效果打折,還開玩笑的說,資金也會都拿去交罰單呢!但因為政府的全力支持,讓戲劇在拍攝過程無後顧之憂,也完整呈現了想要表達的意境,上映到現在也實現了當時對店家及地方上的承諾,因為艋舺的文化就是要熱鬧,所以只能讓他更熱鬧,如今效果達到了,也讓豆導能安心了。


曾經有人拿恆春的海角七號跟高雄的痞子英雄做比較,是否艋舺意味著將是帶動萬華的一部台灣巨作,豆導只說如果2008年的《海角七號》讓台灣人共同參與了傳奇,那他希望《艋舺》能成為2010年台灣人共同的美好記憶。


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也聽到了一群文化志工的反對聲浪,現在在網路上搜尋「艋舺」二字,電影艋舺的篇幅幾乎已經蓋過這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和觀光介紹了。台灣難得珍貴的地方文化資產,真要如此讓電影工作者與商人漠視消費也就罷了;就連政府高官也來當幫兇一起用最廉價表象的方式解讀地方人文歷史精神,那麼像艋舺這樣孕育台北市最早期常民文化生活面貌的發祥地還有什麼機會翻身,還遑論讓人瞭解它深度的歷史文化價值 ?(部分引述UPUP。西京朋友)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電影電視會拍攝一個地方,一定是有其特殊文化,但卻並非當地文化的全部,所以如何看待電影文化,就必須要用理智以及中正的心態,千萬別讓電影文化淪落為政治鬥毆的話題才是我們要正視的問題。





豆導等人接受採訪/王麟琴


豆導與郝市長品嘗電影中的小吃



萬華當地小吃

留言